村网通总站 韭菜园村 jiucaiyuan.nync.com 欢迎您!
一、游睢典故
曹丕为皇帝时期,陈琳的《为曹洪与魏文帝书》中记载:“游睢涣者,学藻缋之彩”, 这里说睢水、涣水之地,以善于出精美的丝绸而出名,凡游睢涣者,亦受其感染,学其本地的作为。《陈留风俗传》中指出“睢涣之间出文章”, “文章” 二字的本意是指“锦绣襄邑” 之“锦绣”。“出文章”、 “出人才”等是对“睢涣之间出文章”本意的延伸。杜甫有“藻绘忆游睢”的诗句,形容文藻与睢上一样丰富多彩,后以“游睢”指游宦至睢水之地。
二、睢之景观
(一)睢州八景
睢州八景有李孟旸说、吴淇说和胡范说,三种说法共提到景致14处,分别是首乡春耕、襄台夕照、恒山秋猎(恒山笼秀)、匡城晚牧、金锁钟声、汴堤柳色、驼冈僧罄(驼岭青葱)、锦池渔榔(泮水澄波)、西湖渔歌、菊泉甘冽、乾明落照、李园修竹、王墅丛梅和兴国回风等。
(二)睢州之水
睢州之河:睢县古有睢水、涣水流过。隋朝时,隋炀帝开大运河,经过睢县,自此睢县位于南北交流的大动脉之上。在大运河上,熙熙攘攘往来客,多少名人在此中。隋炀帝巡游江南,李白,杜甫沿运河游梁宋,南来北往的才子都从这里经过。
睢州之湖:北宋时,襄邑(今睢县旧有西湖,俗称万粮陂,与杭州西湖并行于世,苏轼曾说“天下西湖三十六”,襄邑西湖便是其中之一,后湮废。明朝,由于黄河数次泛滥,睢州城成为了水城,一直延续至今,名曰北湖,历史上曾有多人到此游览、怀古。
(三)袁家山
袁家山是明朝兵部尚书袁可立致仕后所建,为还愿建吕祖庙,为其私家园林,名曰陆园,又名小蓬莱。袁家山环水而建,是罕见的船型建筑,犹如一艘战船漂浮在水面之上。后来在袁家山有许多名人来此把酒言欢,登高怀古。明代有董其昌、王铎、钱谦益、孙承泽、方以智、侯方域,清代有汤斌、宋荦、田兰芳、张庚和黄舒昺等。
三、睢之过客
齐桓公:公元前655年,齐桓公在首止(今睢县周堂镇乔寨村)举行会盟,鲁、宋、陈、卫、许和曹等国参加,为周襄王顺利继承王位奠定了基础。
孔子:孔子在匡城留下孔子游匡的故事(又说发生在河南长垣),并有“临危不惧”成语传世,留下“天之未丧斯文也,匡人其如予何?”的语录,展示了孔子斯文在兹的自信。
秦始皇:据说,秦始皇东去泰山封禅,路过襄陵(宋襄公陵),梦见一只凤凰展翅欲飞,大臣们认为这里是风水宝地,就在此置县,从匡城将县城迁于此,命名为襄邑。
邹阳:西汉时,在睢水大堤上长着一种非常好看的花草,梁孝王与邹阳、枚乘、司马相如等一同前往观看,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,梁孝王想到了蓼草,将睢水河堤命名为蓼堤。
曹操:公元189年,曹操刺杀董卓不成,一路逃窜,欲回老家招兵买马,在襄邑得到大财主卫兹的资助,曹操才得以起兵。
苏轼:公元1094年 (绍圣元年)四月,苏轼因“乌台诗案”被牵连,被贬往岭南(今广东地区),路过睢县,住进了乾明寺,喝了襄邑古酿,写下《洞庭春色赋》和《中山松醪赋》。
陈与义:公元1117(政和七年),文学家陈与义入京待选官职,心情大好,路过襄邑,写下“飞花两岸照船红,百里榆堤半日风;卧看满天云不动,不知云与我俱东”的千古诗句。
王恽:元朝,文学家王恽路过睢州,写下“驰传北经梁孝苑,垂鞭东过宋襄城;征人折尽隋堤柳,风卷枯蓬逐马行”的名句。
董其昌:董其昌与睢州袁可立是同榜进士,并同出于一个师门,关系要好,董其昌曾到访睢州,并为《睢阳人物志》做序。
孔尚任:孔尚任为写《桃花扇》曾到睢州走访,并写下“州是睢阳古郡名,张巡两下涕沾缨;桑田变后常忧水,父老存来但说兵;泥没旧京车马道,风吹新第管弦声;残荷绕郭行难尽,抵过余杭一半城”的诗句。
阮元:历乾隆、嘉庆、道光三朝,清朝大学士,被称为“一代文宗”的阮元,曾到睢州,并写下《睢州秋怀》。
小结:“游睢涣者,学藻缋之彩”,“游睢”代表一种文化现象,历史上这里有“睢涣之间出文章”之说。曾有无数的名人游睢、旅睢和宦睢等,在此不能一一列举。